家住云南红河的小妍,7岁的时候就因为胆结石急性发作,突然出现了右上腹剧烈疼痛,以及恶心呕吐的症状,在云南结石病医院被确诊为胆囊结石。
15岁的小慧,已经有了3年的胆结石病史。在这3年里,小慧时常因结石发作而疼痛难忍,每次都需要服药缓解。最后因服药无法止痛,小慧被父母送进云南结石病医院手术治疗。
家住云南保山的小焱,从8岁开始就反复出现上腹部疼痛的症状。直到12岁时症状再次发作被送进云南结石病医院,才发现4年来的疼痛竟然是结石在作祟。
近年来,青少年,甚至是少年儿童患上胆结石的情况,在临床上已经屡见不鲜,也让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到其背后的原因。
究竟是遗传因素造成了青少年胆结石患者人数的增多,还是其他什么原因在兴风作浪?父母得了胆结石,会造成孩子胆结石的高发吗?
来听听云南结石病医院肝胆外科李英灿主任到底是怎么说吧!
单次保胆取石数量破基尼斯纪录保持者、云南结石病医院肝胆外科主任李英灿表示,目前学术界对胆结石是否有遗传性还存在争议。
“目前有一部分研究认为,胆结石,尤其是胆固醇性胆结石是肝脏脂质代谢和胆囊功能两方面变化的结果,受机体遗传因素的影响。”李英灿主任表示,持这种观点的专家认为,胆结石有一定的遗传基础,有这种遗传基础的人就比一般的人更容易患胆结石。
但李英灿主任表示,将青少年胆结石高发,完全归咎于胆结石的遗传性,是很不科学的。他指出,除了遗传因素之外,在探寻青少年胆结石高发的原因时,我们更应注意不合理的膳食结构和生活方式,对孩子健康所造成的影响。
相较于胆结石遗传性的争议,不健康的饮食结构和生活方式,可能导致胆结石高发的风险,目前已经得到了学术界的公认。
有研究发现,日本人的胆结石发病率较低,但那些移居美国多年的日本侨民当中,由于饮食结构和生活方式的改变,胆结石发病率就有了明显上升,与普通的美国人已经相差无几了。这种结果,无疑就是环境因素影响胆结石发病率的重要证据。
李英灿主任分析道,如果我们大量摄入高脂肪、高胆固醇的食物,就会导致我们胆汁中胆固醇含量、胆汁酸含量、卵凝脂含量平衡失调,导致胆汁中胆固醇呈现过饱和状态,胆汁中的胆固醇析出并形成结晶,逐渐聚集成结石。
“就目前的情况来看,青少年人群胆结石高发,主要在于生活饮食习惯不当。”李英灿主任认为,随着社会经济发展,青少年人群的生活条件,较之前有了明显提高。炸鸡、烧烤、奶茶等高油脂、高糖分的食物大量摄入,再加上生活不规律、三餐不定时、运动量不够等不良生活习惯,都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胆结石在青少年人群当中的发病风险。
“要预防孩子胆结石的发生,就要注意避免脂肪、胆固醇的过量摄入,规律安排一日三餐,将体重控制在合理范围。”李英灿主任表示,相较于遗传因素的不可控,我们通过生活方式的改变,营造一个更有利于我们健康的生活环境,对降低胆结石的发病风险有着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改善生活方式能预防胆结石的形成,但对已经患上胆结石的朋友来说,更重要的是如何安全、有效地解除结石病患。
对于这个问题,李英灿主任表示,对已经确诊的低龄胆结石患者来说,第一,无论结石大小、多少,以及有无出现明显症状,都要尽快到医院寻求医生的专业治疗。
第二,尽量保胆治疗。胆囊对消化系统和免疫系统的重要意义,已经得到了科学论证,尤其是对孩子而言,健康的胆囊,对保护孩子的正常消化、营养吸收和生长发育,都十分重要。
第三,儿童胆结石症状并不明显,往往容易误诊。腹痛、发热、黄疸是成人胆结石症的三个主要症状,但儿童胆结石症常常没有这三种症状,腹痛也多在剑突下方,容易被误诊为胃炎、胃痉挛。因此,当小孩出现右上腹疼痛、腹胀,伴有恶心、厌食、呕吐、烧心等症状时,最好及时到医院就诊,以免耽误治疗时机。